当前位置:首页 > 游玩攻略 > 山水 > 大别原乡 度假天堂 | 以大别山精神铸魂,绘就大别山旅游度假区新画卷

大别原乡 度假天堂 | 以大别山精神铸魂,绘就大别山旅游度假区新画卷

图片

7月4日,罗田大别山旅游度假区武汉专场推介会成功举办,以大别山人的热情喜迎八方来客。当前,罗田县正以“坚守信念、对党忠诚”的红色底色,书写着“世界级旅游度假区”的绿色答卷。在“两山”理论实践指引下,这座革命老区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文旅产业血脉,通过“生态+文化+产业”三维驱动,全力冲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目标,为中部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鲜活样本。


图片


图片
红色基因铸魂:精神传承激活发展动能


大别山精神,诞生于28年革命烽火,以“坚守信念、对党忠诚”为灵魂,“前仆后继、不怕牺牲”为核心,“依靠群众、同甘共苦”为精髓,“胸怀大局、敢于担当”为关键。在罗田县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过程中,这一精神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“金钥匙”。  


图片


县委书记郝爱芳在创建推进会上强调:“大别山精神不是口号,而是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。”当地以“红色教育+生态体验”为切入点,将革命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。例如,九资河镇依托“京剧鼻祖”余三胜故里,打造三胜剧院、非遗工坊等文化地标,推出“戏曲研学+古风旅拍+国潮夜游”沉浸式体验场景,让游客在山水间感受红色文化与戏曲艺术的双重熏陶。数据显示,大别山旅游度假区2024 年接待游客达到 510 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38.5 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 27% 和 25%,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

图片


图片

▲三胜广场


图片


微信图片_20250427085336_副本.jpg

微信图片_20250610090317_副本.jpg

▲鸠兹古邑休闲街区


图片
绿色发展赋能:生态本底转化为产业优势


罗田县以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为理念,依托75%森林覆盖率和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生态优势,构建“山地森林疗愈、湖泊湿地休闲、红叶花海观光、非遗民俗体验”四大产品矩阵。在《大别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(2024-2035)》中,“中医药康养+戏曲文化+生态度假”三位一体发展路径被列为核心战略。  


图片

▲水岸花海


图片

▲圣人堂红叶


罗田大别山旅游度假区在生态价值转化上,设计“水上红叶秘境”“杜鹃天堂胜境”等十大网红打卡地,推动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高效转化。例如,河西畈水岸花海露营基地通过增设驿站、露营平台等设施,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0%。在产业融合升级上,以鸠兹古邑文旅休闲街区为载体,整合中药材种植、京剧文化、非遗手工艺等资源,形成“旅游+康养”“旅游+研学”等新业态。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吸引11家企业入驻,年交易额突破5亿元,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。在基础设施提质上,实施旅游公厕改造、节点景观打造、智慧导览系统建设等36个重点项目,新建建国·璞隐品牌酒店、春溪阁等特色民宿,游客满意度连续三年超90%。


图片

圣人堂红叶基地


图片

水岸花海露营基地


图片
群众主体聚力:全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


“依靠群众、同甘共苦”的大别山精神精髓,在创建过程中转化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。罗田县创新“政府主导+市场运作+群众参与”模式,通过环境整治、技能培训、就业扶持等举措,让群众成为旅游发展的受益者。  


图片

天 麻


图片

茯 苓


以共同富裕理念,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业增收。县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组织技能培训,帮助村民提升技能,实现家门口就业;非遗工坊培养手工艺人,开发罗田红叶刺绣、茯苓雕刻等文创产品,赢得游客喜爱;九资河镇村民陈庆云返乡创办农家乐,年收入超百万元,并投资300万元打造旅居养老项目,带动周边20户村民就业。


图片

罗田油面


图片

▲药材交易场景


图片

▲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


图片
标杆引领未来:打造中部崛起文旅支点


罗田县锚定“世界级旅游度假区”目标,构建“1个国家级度假区核心、2大发展引擎、5大主题板块、7大支撑体系”发展格局。根据规划,到2035年,大别山旅游度假区将实现年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,带动区域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元,成为武汉都市圈“微度假首选地”、长三角生态康养“后花园”。届时,这片承载革命记忆的红色热土,将以“望得见山水、留得住乡愁、载得动梦想”的文旅融合标杆,为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  


图片


从革命烽火到文旅新篇,大别山精神始终是罗田县跨越发展的精神灯塔。当红色基因与绿色生态相遇,当传统产业与现代文旅交融,罗田大别山旅游度假区以“敢为天下先”的魄力,书写着“两山”理论的生动实践,绘就一幅青山绿水、金山银山的壮美画卷。



公众号
抖音
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