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别山旅游度假区采风|| 叶露莎:大别山秋语
罗田县作家协会创办于2007年,立足本土文化的创作,这里将不定期推送小说、散文、诗歌等原创作品,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,欢迎投稿与交流。
为展现罗田“大别山旅游度假区”创建成果,县作协近期组织骨干会员开展专题采风创作活动,特辟专栏集中推出会员创作的文学作品。
大别山秋语
文:叶露莎 | 图:王学东
九月末的风,吹走了夏天那股黏糊糊的热劲儿,抚过山脊时,凉丝丝的格外舒坦。我随着“县作协采风团”来到大别山旅游度假区,奔赴一场久违的山与水的秋日之约,寻觅那大山里藏着的诗意和风情。
心里最惦记的还是“杜鹃天堂”。早听人说,这里春天杜鹃开得铺天盖地,红得能烧透山岗。秋日不是花期,其实没抱有太多期待,没成想刚进景区,惊喜扑面而来——眼前的杜鹃林层层叠叠,虽无春日的艳红,却在秋阳下泛着深浅不一的紫褐,像给山坡铺了层绒毯。漫步间,路边的杜鹃丛里忽的窜出一抹红,收敛了春天的热烈,悄悄的匿在深绿的叶子里,仿佛被秋天特意留下的一角春天。走近了看,花瓣带着淡粉,边缘微微泛着点白,随风摇曳,像是在窃窃私语,诉说着杜鹃林里的秋日惊喜。
我情不自禁摸了摸花瓣,软乎乎的,比春天的花稍薄些,却也带着杜鹃特有的韧劲。枝桠上也有些小小的花苞,青绿色的花萼紧紧裹着,似乎在积攒力气,酝酿着即将怒放的生命。
同行的徐老师说:“十年前的泥泞小路,变成了如今的观景防滑台阶。园区约1000多亩,汇聚了200多种来自国内外的杜鹃花,如国旗红杜鹃、五彩夏鹃、落叶杜鹃等,堪称杜鹃‘超级王国’。而且眼前这些反季杜鹃,是景区近些年才精心培育的,只为不辜负游客,让他们秋天也能看花”。
顺着台阶往上走,杜鹃丛越来越繁密,老叶是深绿的,新芽透着浅黄,大自然挥洒出的渐变色彩令人迷醉。山里的空气混合着松针的淡香,深吸一口,感觉像是给肺洗了个澡,格外舒爽。路过的游客举着手机“咔、咔”一通拍,大笑着说:“本来是来看红叶的,没想到还能赏杜鹃,简直赚大发了!”风来,树叶沙沙响,花瓣轻轻晃,像是在回应这话语。
远处,山坳里隐约几户老屋,青瓦屋顶上缭绕着淡蓝的炊烟,那烟顺着山势飘荡,慢慢融进山间的薄雾里,分不清哪是烟,哪是云。
登上山顶,视野豁然开朗,一种极致的通透感涤荡心胸。天堂湖水库宛如一块温润的翡翠,镶嵌在群山之间;湖心小岛上静候着一座小石屋,它是卫士,守护着山水间的每一寸秋色;亦是孤者,等待着游人的笑语欢颜。石屋周身绕着淡淡的神秘,恍惚间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——若推开那扇斑驳的门,会不会也藏着“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”的惊喜?这份遐想,让人忍不住生出登岛探幽的迫切。
“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湖面倒映着蓝天与树影,风过处,涟漪层层荡开,将天上云、岸边绿一同揉碎,化作粼粼银辉,也揉进了我的心田,融入了这盛世人间。
远处笔架山如晕染的水墨画,徐徐铺开,晨雾还未完全散去,像一层薄纱缠在山腰,让黛色的山影多了几分朦胧,与山间层层叠叠的山林连在一起,化作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。
不远处,古色古香的凉亭内,游人或歇脚闲谈,或举着镜头直播,将眼前这份山水惬意,实时传递到远方。景区特意把观景台设在观赏天堂湖的最佳位置,在此处,山的苍劲、花的娇柔、湖的澄澈,尽收眼底。一眼望去,三五成群的游客在驻足拍照,把大山里的花啊、山啊、水啊一股脑儿“打包”带走。这一刻,忽然觉得,这山里的一切都在随着日子生长,顺着人的心意改变,不辜负每一个来寻秋的人。
日头升高时,雾全散了,山间愈发清晰起来,那片反季杜鹃花海,守着老枝桠,开着新花色;这片湖光山色,连着老山水,盛着新风景。一如大别山的变化,把老日子里的好,掺进了新的盼头里。我们来寻秋,寻的也不只是山水,更是这山里人不肯停下的脚步,是岁月里慢慢酿出的、越来越好的滋味。
移步河西畈水上红叶景区,画风蓦地鲜活。千亩菊花沿着鸠兹湖岸铺展开来,金黄、纯白、淡紫交织成海,风过时花浪翻滚,连空气里都沁着甜香。水澄澈如镜,将蓝天、花海、飞鸟尽数揽入怀中,草坪上的米白帐篷透着几分慵懒。
犹记得,以前这儿就是片荒坡,杂草长得比人高,现在修了步道、加了防护栏,节假日总有不少人来这儿搭帐篷露营。我忽然明白,所谓“创建”从不是凭空造景,而是把山水里的诗意,变成普通人能触摸的美好——就像这菊花之海,既留住了自然本真,又给了人驻足的理由。
水上乌桕树叶黄绿相间,倒映在湖中,格外亮眼。等到秋风再劲几分,至十一月初秋意最浓时,满湖的乌桕叶都会变红,到时候整面湖都会被染成暖红色,那才是这里最美的样子。
记忆拉回2016年,我参加由袁泉瑜伽的袁老师组织的“旗袍摄影活动”,那时候景区还近乎是原生态模样,田埂上散落着稀疏几棵乌桕树,但依然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和游客。九年时光流转,景区早已面貌一新,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,新建设的旅游网红打卡点更是人气爆棚。游客泛舟湖上,桨声里漾着满湖欢乐;汉服爱好者衣袂飘飘,在红叶间定格古韵风情;岸边的水上花海露营基地里,烧烤的香气夹杂着笑声飘远,空气里弥漫着热闹的秋意。
暮色悄然浸润九资河镇的檐角时,沿街的灯笼次第亮起,巷尾饭馆飘来吊锅、老米酒的香气,那是古镇最朴素的烟火气。转过街角,光束从河面升起,掠过徽派建筑的马头墙,刹那间静立的古镇忽然“活”了起来,渔夫撑着竹筏从光影里划过,浣女的歌声顺着水流飘远,这便是“梦回鸠兹”的开场,没有喧嚣的锣鼓,只凭一盏灯、一叶舟、一段曲,就把两千五百年前古鸠兹国的故事,悄然铺陈在游人眼前。演员们身着古装翩翩起舞,让人恍惚间如穿越到千年前的鸠兹码头,游人踩着地上流动的京剧脸谱光影往前走,青石板仿佛变成了时光的河,每一步都恰似踏在历史与当下的交汇处。
行到桥边时,恰好遇见一场烟花。烟火从河面腾空,在墨色的夜空里粲然炸开,细碎的光落在游人的发梢,也落在河面上,和画舫的灯影交织在一起,如梦如幻。非遗艺人把烧红的铁水奋力扬起,“星火跃古邑”的铁花便如金雨般洒落,映得古街的青石板都泛着暖光,暖得人心里热烘烘的。围观的人群里,孩子捂着耳朵又忍不住探头,老人指着铁花念叨“这手艺,该是几多年冇看到了”,非遗的魅力就这么无声地种进了每个人心头。孩子举着糖画追跑,大人倚着桥栏拍照,远处的三胜茶楼传来梨园的京韵,“咿呀”的唱腔裹着晚风,和欢笑声融成一团。
鸠兹的夜啊,抬眼望去,哪里都是风景!它把吴楚的古韵、山水的灵秀,还有寻常日子的烟火都巧妙交织在一起,编织出幸福的样子。
若你还在为节假日去哪儿发愁?不妨来大别山旅游度假区里走走!
在这里,你能在杜鹃天堂赏花海,在水上红叶听风吟,漫步鸠兹古邑,触摸千年时光的纹路。你踏过的每一步路、你住过的每一间民宿、你尝过的每一口美食,都裹着大别山的烟火气,都在见证着一座革命老区——如何凭着“植物王国”、“天然氧吧”的生态优势,把往昔的岁月沉淀,细细酿成了今日的诗意栖居地。

